特色“教”与“学”造应用型人才

期次:第1期    作者:学通社记者 陈芳俐 见习记者 杨慧荣   查看:26


  专业设置上首开大类招生,考试率先实行抽签座位法,一如既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,打造应用型人才……在教风学风建设的春风中,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紧跟教务处的步伐,在教学模式、考核方法、综合素质上大力创新改革,为我校整体教风学风建设积极添砖加瓦。

教改打造经管标签

    “今天还有一套英语试卷没完成呢!”“这道高数题你怎么解出来的?”新学期伊始,许多人还沉浸在寒假的余温之中,经管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的学生们早已投身紧张的课程学习中,每天图书馆、寝室、教室“三点一线”,“朝九晚五”。
  考虑到国贸专业对英语能力要求高,结合专业特色,2013年起,经管院便开始试行“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英语”双学位实验班。该班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基础,增加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,学生在校期间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完成相关课程和实践的学习,即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经济学、文学两个学位。实验班面向全校招生,考生只需报考英语与数学,成绩合格即会被录入。
  “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把紧凑的学习和个人生活兼顾好,很充实。”该班学生张艳丽笑着说道,“而且感觉自己手中多了个筹码,对未来更多了一份自信。”
  针对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、学习兴趣低的情况,2014年,经管院又大胆尝试,率先将“市场营销”和“物流管理”两个管理类专业按大类招生。考虑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,前期所有课程打通授课模式,学生都进行学习。第一学年末学生再根据意愿自主选择专业。经管院党总支书记何京敏表示,大类招生能够将专业的选择权重新交还给学生,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,有效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目迷茫,“人尽其用”,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。“而且,学生的选择也能促进教师反思进而转变教学方式,真正实现教学从以老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过渡。”何京敏说。

考核实行“软硬兼施”

    “请大家先抽签,然后按照抽到的数字寻找对应的座位号坐下。”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,经管院的学生们被这场突如其来的“袭击”吓到了。相较其他学院,经管院在2014年底的期末考试中,率先采用了“抽签选座次”的方法,为严肃考风考纪、端正学风亮出了“硬拳头”。
  “不习惯”“距离挂科不远了”……一直是按照学号入座,一下子换成了抽签决定座次,许多学生暗自叫苦,而更多的同学则表示支持。“只需要平时多听课记笔记,考试座次也无关紧要了。”13级国贸专业的邓明华笑着说。
  然而,笔试采取的“抽签选座次”法,却并不适用于汤中明所教授的《物流中心设计与创作》这一课程。原来,经管院的部分专业必修课程都在创新考核方式上狠下了一番功夫。授课老师们一改传统笔试方法,结合每门课程的专业特色,推出对应的特色考核法:前厅与客房管理课要求学生模拟前厅与客房现场来进行运作管理,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课通过分组、分模块考察学生的实训能力,国际贸易实务课则把学生带入综合实验室检验实际操作能力……“相比分数,我们更注重应用型教学和学生平时的实践操作能力。”经管院教学办主管陈红靓解释道。在谈到创新考核方式的初衷时,何京敏表示:“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倒学生,而是为了让学生既拥有丰富专业知识,又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,做到活学活用。”

实践培养应用人才

    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、湖北省第十届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团体一等奖、“创青春、精彩在沃”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银奖、营销大赛省级优秀奖等等。一尊尊奖杯、一面面锦旗,学生团队的累累战果,都是经管院学子实践能力的最佳佐证。
  如今,经管院坚持以学科竞赛为抓手,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,依托相关专业,以教研室、协会为组织平台,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,让学院更加“活力四射”。
  作为经管院的一张独特名片,《二师兄》杂志得到众多“点赞者”。据了解,该本杂志全程由分团委的学生自主独立完成,拉赞助、选题材、组文排版等等,学生都是自己上阵。他们根据自己入学以来的经验,在书中给予学弟学妹们许多学习、生活或情感上的意见建议。杂志从2013年开始构思,截至目前,已发行三期,受到经管院及全校学生的热捧。
  “经管院的各种专业本就要求我们与当下的社会紧密结合。”作为《二师兄》杂志指导老师的余江涛自豪地说道,“而且这样的形式能鼓励学生走出去与商家联系,和社会接触,用经济的思维搭建发挥才能的平台。”
  《二师兄》的一炮而红,学科建设的优异成绩,教学改革的日新月异,每一步的教改创新,无不向全校展示出经管院的活力与生机。在教学学风建设道路上,经管院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