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在月球

期次:第16期    作者:2015级新闻采编与制作 尧仕岸   查看:110


  每一学期结束、每一年年尾,是总结“文件”遍地开花的时候,与之相辅相成的自然也有描绘未来的展望“文件”,一年以来值得记录的大事小事被铺开,一条条“新年新计划”被罗列,而从过往云烟里汲取收获教训,就如同码字写文的过程一般,“作家”总是在经意或非经意间发现上一篇的残缺不全,定了决心下一篇应该用什么风格的遣词造句,苦恼在于想法与点子常常不知疲倦地延伸到了外太空,这一篇也许下回更加不令本人满意。钱钟书先生在《围城》里说“人们往往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写作才能,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”,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一个人的自我狂欢,多数写作过程也只是在模仿、改编中循环反复,自己标榜的“风格”在大师眼里更为班门弄斧。当然,这得建立在倘若大师愿意看作者作品一眼的话。
  这世上有人愿意把写作的过程视为他们无法割舍的皮肉筋骨,在漫长岁月里无尽变化、由嫩到老,那么收获教训亦然,人亦如此变化,孤独地成长。我常勉励自己长远目标应如“WeChoosetoGototheMoon(我们决定登月。来自美国前总统约翰·费茨杰拉德·肯尼迪于1962年9月12日,在赖斯大学的一篇关于航天事业的演讲)”,月亮就是理想,理想在遥远的地方,在走向她之前,月亮离地球的这条巷子“悠长、悠长又寂寥”;而我离开地球,登月成功已是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,此刻收获即失去、失去同收获,我已经离美丽的地球很远,也已经看见下一个星球。那时在经历后得到的经验,放在何时都不会过时;那时经历中忍受的孤独……未来我还得经历无数次类似的孤独。一年里收获的部分,尤其在失去的日子,它愈发多得像流星般璀璨。
  过去已成既定事实,未来却是永远无法预知、永远神秘莫测的任何物体与非物体;她多变,致人心情无法用一个准确的形容词来形容,因而如果有未来,那就是:我也不知道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轨迹,实在无需摊开了说热血沸腾的我要做什么,更无需劝告打满鸡血的年轻人你应该干什么、不应该走哪条路,最无需的是作出许多承诺。总之人都属于自己,默默走向未来,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月亮要去追寻一样,不用多言。
  每时每刻,我们中都有部分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下一个星球,在这浩瀚无垠的太空里,一切未知之域、未解之谜和未竟之事都令人好奇,除去脚下这片无生机的土尚属已开发的现在。
  在那篇演讲中提到,许多年前,英国伟大的探险家乔治·马拉里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遇难。生前,曾经有人问他,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?
  他简简单单地回答道,“因为它就在那儿。”
  就像未来就在那儿,2018年也在那儿,在无穷无尽的时间洪流里,每个人只身前往。
  人只能活一次,月亮也只有一颗,这便是为何我要登月了,我多么希望呵护这颗白色的月亮———假如月亮就在那儿,隔了些日子还在那儿。近日虽是阴雨天气,但有月亮的日子,月色便很美。